農機后置后叉注意事項:
(1)拉機和農具之間應采用剛性連接。
(2)被掛接的農具應放在平坦處,防止倒車溜坡。倒車要低速小油門,腳不能離開離合器踏板,應隨時做好停車制動準備。要聽從掛接人員的指揮。
(3)掛接人員不準站在農具掛接點前方,須待車停穩后掛接農具。插銷應用開口銷式鎖定機構鎖牢。
(4)對于懸掛式農具,掛接后,應將限位鏈適當調緊,以防左右晃動,碰撞行走裝置和危及行人。
(5)使用動力輸出軸時,動力輸出軸和后面農具間的萬向節應用插銷緊固在軸上,并安裝防護罩。
(6)使用帶輪時,主、從動帶輪必須位于同一平面,并使傳動皮帶保持合適的張緊度。
農機后置后叉懸掛農具工作位置的控制方式
懸掛作業機組在工作過程中,農具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方法。
1、高度調節
高度調節法是利用農具自備的限深輪(或滑板)調節農具工作部件相對于地面高度的方法。限深輪可用手柄通過絲杠調節。
工作時,油缸活塞處于浮動狀態,農具隨地面起伏仿形工作,液壓系統不能自動調節耕深,僅起升降農具作用。多用于中耕、播種等工作阻力小而工作深度要求一致的作業。
2、力調節
力調節法:當操縱手柄給定某一工作位置時,農具有對應于某個牽引阻力的工作深度,當土壤比阻變化時,農具工作深度相應改變以保持牽引阻力不變的方法稱為阻力調節法,簡稱力調節。
它適合在土壤比阻變化不大的不平地面上工作,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耕深的穩定。拖拉機負荷基本不變,但輕負荷時,反應不靈敏,而土壤變硬,阻力變大時,反會引起耕深變淺,甚至不入土。
力調節能保證較均勻的耕深和牽引力,主要用于在地面上起伏不平的田間耕作。犁耕作業時一般采用力調節方法。
先將力、位調節手柄向后推到提升位置,再將力調節手柄向前移動,農具開始下降并入土,當農具達到所需的耕深后,停止手柄移動,用定位手輪將力調節手柄擋住,使得以后每次下降農具時都將手柄推到此固定位置。
3、位調節
位調節法:機組工作時,農具與拖拉機保持不變的相對位置關系,即農具固定在某個空間位置的方法稱為位置調節法,或簡稱位調節。農具與拖拉機的相對位置,用液壓系統人為調節,調定后,相對位置不能變。
這種方式適用于與工作深度無關的農田作業,如噴藥。也可用于地勢平坦而土壤比阻變化不大的耕作。若土壤起伏或有田埂,則會使耕深質量變差,甚至損壞農具;若土壤板結,比阻變化大,雖然耕深能保證,但發動機負荷穩定性變差。
位調節的特點:先將力、位調節二個手柄放于提升位置,再將位調節手柄向前移,農具下降;向前移動愈多,農具下降愈多,即對應于位調節手柄的每一位置,農具相對于拖拉機也保持在一確定的位置。